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

#中国 霹雳-15 #导弹 机密被破解? 美前官员 : 可用电战干扰 #印军 已躲过8枚

作者: 李志良

中国外销版的霹雳-15E(PL-15E)。图:翻摄自蓝星笔记

前五角大厦官员史蒂芬·布莱恩8日公开表示,中国霹雳-15(PL-15)远端空对空存在抗电子干扰能力不足的弱点,并援引在印巴空战中“躲过8枚霹雳-15”的案例作为证据。

对此,中国军事专栏《蓝星笔记》表示,霹雳-15是中国航空工业研发的一款远端空对空导弹,专为现代空战设计。其技术性能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射程优势:霹雳-15的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,远超美国 AIM-120D(约160公里)和R-77(约110公里),使其能够在更远距离上锁定并击毁目标。

制导技术: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技术,具备射后不理能力,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电磁环境。

抗干扰能力:霹雳-15在面对电子干扰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。

中国歼-10C挂载霹雳-15导弹。图:翻摄自蓝星笔记

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,空军使用霹雳-15E远端空对空导弹,称成功击落6架战机。这场冲突展示了霹雳-15的实战能力,同时也引发了印度媒体的反击。

印度声称,其苏-30MKI和“阵风”战机借由电子干扰设备成功干扰了霹雳-15,导致多达8枚导弹未能命中目标,并且印度还获得了霹雳-15残骸。

不过,从巴基斯坦空军发布的实战影片显示,“阵风”战机在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的情况下被霹雳-15击毁,其机载电子干扰设备和雷达告警系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,这直接反驳了印度的说法。

《蓝星笔记》指出,印度的“阵风”战机搭载法国 SPECTRA电子战系统。然而,该设备在面对霹雳-15时表现有限,未能有效干扰导弹的制导系统。

印巴空战后,发现的霹雳-15(PL-15)残骸。图:翻摄自蓝星笔记

霹雳-15的强大性能不仅来自导弹本身,还得益于中国战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。现代空战的核心在于态势感知和综合作战能力,导弹性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。

态势感知包括战场资讯的即时获取、处理和分发。印巴空战中,“阵风”战机被单方面猎杀,主要原因是其态势感知能力不足,未能及时发现自己暴露于霹雳-15的锁定范围。

《蓝星笔记》表示,面对空对空导弹的攻击,战机的机动性至关重要。分析人士认为,最佳防御姿态是背向导弹,以高速脱离攻击范围。然而,“阵风”战机在被锁定后机动性不足,导致飞行员直接弹射,飞机被摧毁。

霹雳-15导弹。图:翻摄自蓝星笔记

来源:新头壳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