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月24日星期日

通化围城!家家户户被贴封条 30万人断粮求救! 上海地铁站频现随地倒 疫情真相或远超想象

 

在中国示意图(图:明德网合成)

【2021年01月24日】(明德网记者唐鸣谦报导)病毒(新冠病毒,Covid-19)于中国多地复燃,上海市传出有人走着走着就倒地不起的消息。与此同时,去年疫情中武汉人遭遇的次生灾难也在全国不同地域上演。吉林省通化市30万人就因封城面临短缺危机,因家家户户被贴封条不准外出,导致很多人已被迫断粮多日。

新年前病毒汹汹来袭,当局呼吁“就地过年”,被指直接打脸在2021新年贺词中宣称中国“书写抗疫史诗”的习近平。然而随着疫情发展,令中共因画皮被剥而受窘的可远不止这一件事。

据上海市官方通报,该市在1月23日的24小时内有3宗本土新增确诊病例,都住在黄浦区,全是1月21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,听起来病毒似仅在有限范围内传播。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在1月21日出面安抚说,上海目前都是散发案例,相信本土疫情可以在未来几周内得到控制,上海人民一定可以过一个祥和的新年。

但从民间传递出的消息却透露完全不同的信号——有上海居民对大纪元记者透露,地铁站近期发生多起行人随地倒事件,这可能显示本轮疫情严重程度远超外界想象。

一地铁内的工作人员透露,在站台和车厢里近期常看到有人晕倒,频率很高,既有老年人,也有小伙子。

仅他自己在工作时就连续数日见到有人发热、头晕并在站台呕吐,最后都是站长打120送院治疗。

这位工作人员说,上海频繁出现随地倒的时间点正好是在东北疫情失控的14天之后。

上海地铁近来频现随街倒。(图源:大纪元)
铁近来频现随街倒。(图源:

“随街倒”被认为是中共病毒疫情中常见的现象。去年武汉爆发疫情后,外媒记者、当地民众都曾拍摄下居民倒毙街头的照片并传至海外。不过,这类现象并未见诸中共官媒。

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疫情再度爆发后,曾有人在社交媒体发视频透露,2020年12月25日,黑龙江绥化市润峰园小区大门口有一人突然倒毙,消息当时并未引发关注,但很快绥化不断发现本土病例,到1月23日,该市已宣布有3个隔离点投入使用,另有两个隔离点在建。在另一重灾区河北省廊坊市,1月12日有,某核酸检测点等候检测的队伍中有一人突然倒地。

当然上述消息都未获官方证实及官媒报道。

在疫情暗暗恶化的同时,次生灾难再度衍生。

面对疫情,吉林省通化市官方祭出“先封小区再封城”的措施应对,每家每户都贴上封条,不准外出,简单一刀切试图“捂死”病毒,却完全不顾及食品物资供应问题。直到一男子因断粮突破封锁到超市买食物,遭拒后拔刀刺伤防疫人员的视频于1月23日在网络热传,引爆舆论,外界才意识到当地官方仅提前3小时通知封城,令30万人措手不及陷入“没饭吃”、“饿坏了”的困境。

同时,大批通化人顺势起涌至人民日报、新华社官方下留言,其中有老人买不到药的、有孕妇吃不饱饭的,哭诉已经断粮数日的更是比比皆是。

这波求救潮自1月23日傍晚爆发,中间一度被几大明星丑闻压制,甚至不能跻身热搜榜。到1月24日中午,相关话题终于短暂进入热搜,但却是通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,宣称当地已经成立志愿服务队,为居民提供代购配送服务的说辞,以及吉林省对通化14个防疫官员处以党内警告处分的“甩锅”通报。

然而从网友求救留言看,当地并不缺乏所谓的配送软件、配送APP、热线电话已及志愿队,缺的是真正有用的服务与政策。

网友留言说:

“通化封户6天已经断粮了,无人问津!!”

“我们被封在家中不能出门,两天前买的物资还没有配送,现在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,这个只有36万人的小城,已经有200多确诊,3万多人被隔离,情况不亚于去年的武汉…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。”

“能理解当初武汉人民的境地了,现在的我感觉没人管了,自生自灭。口号喊得再响有什么用?今天说开通这个吉通帮,明天开通那个小程序,试问有几个人买到菜了?老百姓在家,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”

“社区、物业打电话谁也不管,说好的志愿者送出也没给送,开通了五六个疫情热线一个也打不通…大家真是要撑不住了。”

评论人士说,这岂止是武汉悲剧的重演,中共早在1948年国共内战时期就曾围困长春,用围而不攻的方法,“不给一粒粮食一根草”,导致数十万长春人被饿死。

时评人@财经冷眼发推文说:“林彪部队为了瓦解国民党部队战斗力,不让城里的百姓出城逃难,导致城里缺水缺煤缺粮食,人吃人的惨剧随处可见。很多百姓被国民党放出城,但是林彪部队用枪逼这些百姓回城去等死。”

“保守估计,至少饿死30多万人…长春围城是中国人饿死中国人数十万,为了政权,再多人的生命在中共的眼里都不当数。”

“越了解中共历史,就对他们的灭绝人性和丧心病狂越清楚,对他们也是越痛恨。”

WIN/MAC/安卓/iOS高速翻墙:高清视频秒开,超低延迟
免费PC翻墙、安卓VPN翻墙APP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